日前,媒體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現天然橡膠高産遺傳線索進行了報道,并引發關注。
一直以來,橡膠樹為什麼能高産橡膠、進行乙烯處理又為何能增産等,這樣的理論問題都未能得到解決。
熱科院橡膠研究所唐朝榮團隊聯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曆時五年不懈努力和聯合攻關,破譯了橡膠樹全基因組,發現了一組可能促使橡膠樹進化出高産橡膠特性的基因,并提出了乙烯刺激增産機制的新觀點。
5月23日,國際植物學頂級期刊《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唐朝榮團隊的研究成果。
6月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Nature》雜志在研究亮點欄目中,以“橡膠高産的遺傳線索”為題介紹了該研究成果,體現了國際學術權威對該項成果的關注。
“我們從源頭上闡述了乙烯刺激橡膠增産的原因。”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研究員唐朝榮博士介紹,橡膠樹之所以具備高産橡膠的特性,與該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的産膠相關基因密切相關。
據介紹,天然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和工業原料,海南、雲南和廣東是中國天然橡膠的主要種植區,目前中國種植面積達1700萬餘畝。
因中國為非傳統植膠區,受種植環境等因素制約,幹膠年産量僅80萬噸左右,不足年消費量的20%。
在兩千多種産膠植物中,橡膠樹因其産量高、品質好、易采集和持續生産周期長等原因使之成為天然橡膠幾乎唯一的商業來源。
“目前,橡膠産膠潛力的發掘空間仍很大。”唐朝榮說,即使是最高産品種的橡膠,其産量還不足應有産量的兩成。台風、幹旱等自然災害,也會給膠農帶來損失。
科技的力量能夠讓一個産業煥發新生機。
“天然橡膠基因組研究成果為今後深度挖掘橡膠樹産膠潛力、加速選育種進程、提高優良品種的選出率等工作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唐朝榮說,除了橡膠樹,該研究成果對橡膠草、銀膠菊、莴苣等其他産膠植物的生物學研究和資源利用也奠定了基礎。
“在此基礎上,專家可以在橡膠幼苗期,通過一片甚至半片葉子,初步判斷雜交後代中是否具有集合高産、優質和抗逆等性狀。”
但是唐朝榮提醒,該成果到應用還需大量的研究,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所長黃華孫介紹,雖然橡膠所對橡膠産業的研究從未止步,也獲得多項國家級獎項,但在天然橡膠基礎研究領域,還未取得過有如此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突破。該成果對推動橡膠樹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與應用,具有促進作用。